

電話:0574-83071816
信箱:qx@qxlibrary.com
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20: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書名: | 顧頡剛全集 |
著者: | 顧頡剛著 |
出版社: | 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 | 2010 |
文獻類型: | 圖書 |
索書號: | C52/55V1-62 |
點擊量: | 2117 |
顧頡剛先生(1893—1980),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江蘇蘇州人。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曾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齊魯、中央、復旦、蘭州等大學教授, 1954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先后主持《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點校工作。
《顧頡剛全集》分八集,五十九卷,六十二冊:分為《古史論文集》、《民俗論文集》、《讀書筆記》、《書信集》、《日記》、《寶樹園文存》、《清代著述考》、《文庫古籍書目》,計2500萬字。
各集內容介紹如下:
《日記:附人名索引.全11卷共12冊》
顧先生日記始于1913年10月,自1921年起至1980年12月17日(去世前八天),基本不間斷。日記不僅是顧先生“生命史中最寶貴之材料”,更是近現代學術史、社會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信集.全5卷共5冊》
顧先生交往遍天下,一生留下大量書信,此次所收約一千八百通。其中一部分是原信(包括家書七百余通),另一部分是錄副本,還有一些是底稿及為數不多的發表于報刊者。這些書信所反映的不僅是顧先生個人的歷史,也是當時學術界、文化界眾多學者的歷史,更是當時社會、時代的真實反映。
《古史論文集.全12卷共13冊》
《古史論文集》是《顧頡剛全集》最為核心的內容。其中卷一至卷四為“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的論述和對于古史傳說及夏、商、周至春秋史實的考辨;卷五、卷六為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卷七至卷十一為古書真偽、內容和著作時代的考訂,其中卷十(上、下)所收的《尚書大誥譯證》,是顧先生晚年最為重要的著作;卷十二收入《現代初中教科書本國史》、《國史講話》、《當代中國史學》、《中國史學入門》四部專書。
《民俗論文集.全2卷共2冊》
顧先生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大眾文化積極態度的影響,把民間的歌謠、戲劇、故事、風俗、宗教和傳統的經學、史學置于同等的地位上做研究的題材。此部分除收入《吳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部專書外,還包括有關歌謠、風俗、民間文藝等的序跋與論述、探討等。
《讀書筆記:附篇目分類索引.全16卷共17冊》
顧先生治學,勤于作讀書筆記,從1914年起至1980年逝世,從未間斷。六十余年積累了近二百冊筆記,約六百萬字。這些筆記是顧先生著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涵蓋中國古代文化的政治、社會、經濟、宗教、思想各個層面。此次收入《全集》,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版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兩卷:卷十五,顧先生早年北京大學求學時代的筆記;卷十六,《浪口村隨筆》、《史林雜識初編》及筆記拾遺。
《寶樹園文存.全6卷共6冊》
顧先生一生所寫文章,除收入《古史論文集》、《民俗論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該部分。寶樹園原系顧氏先祖所建花園,先生蘇州故居即建于此園舊址,故以名集。其中不免“瑣屑之言”,甚至包括一些啟事、廣告、合同等。依照分類編年的原則,《文存》分為“學術編”、“教育編”、“邊疆與民族編”、“文化編”、“政治及其它編”五編。
《清代著述考.全5卷共5冊》
此書是顧先生早年為研究清代學術而作,對清代五百多位學者的著述、版本等作了輯錄,并附相關的序跋及考證。其中一小部分曾經整理,陸續發表在《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周刊》上。此次收入《全集》,將《清代著述考》原稿全部影印,另將排印的部分附于原稿之末。
《文庫古籍書目.全2卷共2冊》
《文庫古籍書目》著錄中國社會科學院顧頡剛文庫內約六千部線裝書,著錄方式按經、史、子、集四部,外加叢書、新學,共分六大類。并將書中各家題跋匯為“題記編”。末附著者、書名、題記批校者四角號碼索引。
電話:0574-83071816
信箱:qx@qxlibrary.com
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20: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版權所有 ? 2016 七塔禪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國寧波市鄞州區百丈路183號 郵編: 315040 電話: 0574-83071816 傳真: 0574-87710602
浙ICP備2020040969號 技術提供:和眾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