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6yf90"><listing id="6yf90"></listing></nav>
  • <nav id="6yf90"><optgroup id="6yf90"></optgroup></nav><sub id="6yf90"></sub>
    1. <form id="6yf90"><legend id="6yf90"></legend></form>

    2. <nav id="6yf90"><optgroup id="6yf90"></optgroup></nav><nav id="6yf90"></nav>
    3. <sub id="6yf90"></sub>

        <nav id="6yf90"></nav>
      1. 精品書目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 書名: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著者: 宮本一夫 、平勢隆郎 、鶴間和幸、金文京、川本芳昭、氣賀澤保規、小島毅、杉山正明、上田信、菊池秀明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文獻類型: 圖書
          索書號: K209
          點擊量: 923
        產品詳情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撰寫。在日本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所以這套書既是大眾讀本,讀來讓人不覺艱深,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歷史讀本。

        引進中文版,給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中國歷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學界最優秀的學者是如何跟普通讀者講述中國歷史的。專業的歷史書不一定艱深晦澀,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聯結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的橋梁。



        學者推薦語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先生所說:“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由于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先生說:“由于教育和研究體制的差異,日本學者在‘通識’上要優于中國學者,后者偏于專精而有條塊分割之嫌。”


        復旦大學教授姚大力先生說:“我并不以為,當下的出版界之所以希望引入外國人寫的、以中國歷史文化為題材的、能引人入勝的大眾史學作品,只是因為中國學者都放不下‘專家’身段去從事那種創作的緣故。這里面更多的,其實還是寫得出、寫不出,或者說得更尖銳一些,是即使寫出來了,能不能讓人看得下去的問題。盡管不必采用綿密引征和系統論證的闡述形式,大眾史學在需要把歷史敘事還原到親歷者們的切身感知、還原到總體歷史圖景、還原到根本價值關懷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點也不比對于更‘專業化’學術寫作的要求為低。”







        01 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夏王朝




        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神話時代、夏王朝一卷,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系,再到大的時段劃分,則頗有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的大將風度。這些敘述是解讀遠古中國必不可少的輪廓性勾畫。日后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喜劇,都是在這個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們奠定了后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作者的許多總括性認識如他山之石,發人深省,不能用以中原為中心的單一的發展規律和戰國時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華的概念或者說是中國的概念來看待其后的中國史。以中華文明為主干的中國史觀不過是著眼于一方的區域歷史,中國的歷史并不只是農業社會的歷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軸,北方青銅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軸,(兩條文化軸的)接觸地帶才是生成新的社會體系的源泉所在。種種表述,都頗富啟發意義。






        02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



        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殷周春秋戰國一卷,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錄兩個部分。前言,重點講了《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新視角:“文化地域所擁有的歷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講“本書所涉及的時代”,強調了史料的價值問題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關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歷史。其中,第三、四章寫法比較特別。


        作者的意圖是利用各國成書于戰國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國在戰國時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帶著主觀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歷史淵源的內容。第六章講春秋的史實。第七至九章,講戰國的歷史文化。第十章是對全書的總結。作者注意引導讀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實,重視新資料的運用,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平勢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學者的一些歷史觀點。






        03 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秦漢帝國一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專家鶴間和幸撰寫,作者通過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了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漢通過與其他地域集團的沖突發展、壯大,兼并其他各國,最終開創秦漢帝國的歷史過程。該書特別側重了東亞之中的中國、日本的視角。秦漢時期的日本列島社會與中國相比的話是相當落后的,這是當時的事實。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認為以中國為中心、從中華的角度視邊境為夷狄的觀點是不可取的。因此可以看到,該書的記述不是以華夷思想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樣性、并且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的。






        04 三國志的世界:后漢三國時代


        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后漢三國一卷,該書一是將三國歷史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進行比較,剖析它們之間的異同和真偽;二是將三國歷史置于古今東亞世界中進行解讀,分析和比較中、日、韓相關歷史文化的相互影響、交融和異同;三是該書雖然是以文學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國歷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學的、學術性的、嚴謹的態度進行撰寫的,可以說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資料為依據而追求真實的三國歷史的嚴肅著作。






        05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魏晉南北朝一卷,作者側重探討了夾在漢、唐兩個統一帝國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華文明的本質;當時周邊地區如日本、高句麗、百濟與中華文明的互動關系及其影響。與許多國內學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國別的限制,而試圖以東亞世界的眼光解讀這段歷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傳播與接受、以及這種文明的傳播所帶來的民族間復雜的互動關系。







        06 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隋唐一卷,一般教科書對隋代的歷史總是匆匆帶過。氣賀澤先生對于隋朝的歷史,則頗為重視,有些看法頗為新穎。作者特別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設上的成就,認為高熲、蘇威幾個人合作,短短幾年時間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制度變革,從而奠定了隋朝開皇之治的基礎。作者特別強調佛教對于鞏固隋朝統治的意義。


        就全書側重點而言,作者對于貞觀之治評價不高,論述簡略;對于武則天的掌權,則與同時期日本等東亞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權做出聯想。與一般中國教科書或者斷代史不同,作者對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長安和洛陽的城市景觀、五臺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專門的敘述。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該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07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宋朝一卷,全書漸次展開的十章,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板塊:開端的四章,依照歷史的時序,概述了公元9世紀末到13世紀政治史的基本歷程。繼而進入《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最為核心的內容,以三章的篇幅,討論這一時段中思想與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別從思想和宗教的變遷、士大夫群體和社會精神、科學和技術革新等角度闡釋了奔流的意涵。接下來的兩章,介紹兩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通過延伸性的觀察,讓人們體味到思想與宗教養育蘊蓄的氛圍環境與承載體。第十章則是宋代歷史的結束,也是全書概觀式的收束。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內容涉及到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學術史、藝術史等紛紜豐富的議題,體現著日本學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堅力量對于宋代歷史的再認識。







        08 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


        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遼西夏金元一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專家杉山正明撰寫,內容直接涉及的是9世紀后半期至14世紀末大約五百年間的歷史。作者沒有像中國人通常慣于接受的那樣,依照唐—五代—兩宋—元的歷史變遷主線來呈現公元10到14世紀的中國史;相反,被很多人想當然地看做是阻斷、破壞了本應由兩宋來實現的國家統一大業的夏、遼與金,不再僅僅是出現在音樂正劇里的幾段不和諧的變奏或插曲,而都在該書中擔當起積極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們來貫穿從唐到元這一時段的中國史進程,作者認為該書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間歷史的整個進程,正是開啟歐亞大陸世界史和中國史邂逅、交鋒的六百年。







        09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明清時代中一卷,作者生動地展示了海洋歷史和明清時代五百年的歷史,將明清這一對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時代進行了嚴謹而深入淺出的闡述。過往不論中外,主流的看法都是:明清時期(鴉片戰爭以前)是一個停滯的時期;明清中國都被視為一個閉關自守的時期,一個與海洋無緣的時期。在最近二三十年,國際學界對以上說法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明清中國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文化等也經歷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和外界的聯系遠比以前加強,從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該書在這些重大問題上,采納了國際學界的新見解,因此就史觀而言,很有新意。






        10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共:清末中華民國


        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清末中華民國一卷,作者將19世紀中葉到1936年為止作為一個時代進行敘述,把此階段的歷史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作者指出,中國存在地方文化的差異與聯系,嘗試以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的視角來重新認識這一時代。他認為,洪秀全、孫中山以及后繼者蔣介石等該書中的出場人物,皆以南方邊地為出發點,后來北伐作戰。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的毛澤東的邊區革命也是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時代的種子。雖然全書基本上還是以政治史的敘述為主要線索,但作者仍注意到對文化予以特別的關注,用較多的筆墨描寫了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為理解中國近代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讀本。










        編輯:園圓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電話:0574-83071816

        信箱:qx@qxlibrary.com

        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20: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版權所有 ? 2016 七塔禪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國寧波市鄞州區百丈路183號 郵編: 315040 電話: 0574-83071816 傳真: 0574-87710602

        浙ICP備2020040969號 技術提供:和眾互聯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毛片放,野花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中文,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毛片在线视频播放